今天文章的封面图是罗中立于1980年创作完成的油画《父亲》金勺子,他以巴中市平昌县的一位老农为素材,画了这幅画。我的老家是巴中市通江县,挨着平昌县。
前天的文章《关于社保、农民与“纳税光荣帽”》发表后,受到了一些质疑,有些人的话,我实在是受不了,今天必须做个回应。
我文章中确实有些不严谨的地方,关于这方面的批评,我接受。
比如,文中提到“农税提留,还只是小头而已。”有读者看了这句话后,认为我是在夸大税负的严重程度。
其实,农税提留算是大头。我想要表达的实际意思是:由学生带到学校,再交给老师的那一部分农税提留,只是小头。
我在文中没有讲清楚,引起了误会,是我的错。
我不希望大家会认为二三十年前的农业税负很轻,因为那真的不是事实。
也有人认为文章内容并非源自我的亲身经历。我把文章发到了一个川大的校友圈,也受到了校友的质疑。
一位校友认为,我提及了学生们去学校给老师割麦穗一事,这事应该是存在于在集体经济时期,也就是七八十年代。而我作为一个90后,不可能有此番实际经历。
而我在那篇文章的开头就写道:这几天来,关于农民、社保、纳税、退休等相关话题的讨论有很多。其中有许多说法,都让我感到愤怒。我也想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,讲讲这些事。
因此这一个质疑,是我必须要回应的。
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是什么情况,但是在我的老家,学校周围的几块良田,都分给了老师们耕种。大部分老师,本身也就是村里人,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师。
这些土地,好像就是学校的,只是临时分给了老师们作为生产用地金勺子,算是一种补贴。
我们去学校给老师割麦穗,并不是参加集体经济劳动,而是被老师当作免费劳动力使用。
还有一些人,我不知道你的年龄。如果你比我大,算是我长辈的话,却还来质疑我文章的真实性,那我真觉得你很难评,恕我直言,你有些心盲了。这个质疑,我没法心平气和地接受。
我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:家家户户养猪养鸡,种很多庄稼,下到七八岁的孩童,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,都要做力所能及的农活,一年到头,却连个小康生活都达不到,这在当时是很普遍的现象。
我建议你在质疑这段话之前,可以先在网上搜一下“小康生活”。在我开始记事的那几年,“实现小康生活”在新闻中还是一个高频短句。
那篇文章中还提及:我们终年一日两餐,甚至有时候会吃盐稀饭。稀饭煮熟了,加一勺盐进去调个味,就算是一顿。
我这段话,并不是在说我们挨饿,吃不饱饭,好吧?
在我记忆中,米面主粮是一直都不怎么缺的,缺的是好吃的菜,缺的是新鲜的肉。
左邻右舍一般都是不分享肉菜的。我曾在一个凌晨起床上厕所,却发现隔壁家的灯亮着,我好奇地、悄悄地走过去,从窗户里往里看,哦,原来是一家人在吃好吃的。我装作没看见,又悄悄地回去了。
有一次,我去邻居家找小伙伴玩,却发现大门紧闭,窗户也关着,无论怎么喊,也没人应,这很不正常,刚刚都能听到声音,这一会儿时间能跑哪儿去?于是我又到窗前,从贴花的缝隙往里看,看到了几双盯着我的眼睛,和桌子上的包子。我也很识趣,马上跑掉了。
其实这些事情,我都能理解,大家自己都没有,还怎么分享给你?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。
大概一二年级时,我妈炒了一盘青椒肉丝,邻居家的小伙伴也在我家吃。令我懊恼的是,小伙伴的每一筷子,都是夹的青椒肉丝。而我自己都是隔几下才去夹肉吃的。眼看一盘肉丝所剩无几了,我终于忍不住了,在他又把筷子伸到那盘菜的时候,我眼疾手快,用我自己的筷子,把他的筷子给夹住了。我爸让我把筷子放下,问我要干啥,我说他只夹肉丝吃。我爸笑了,事后又批评了我。
这位小伙伴的父母,是院子里首先开始分享鲜肉的。不过,也只是和我们家分享。每次他们去县城赶场卖菜,若是买回了肉,炒好后大概是会给我们家分一小碗的,于是,我们后来也这样做。
绝大多数时间,都是吃一些素菜、榨菜、豆瓣、咸菜之类,腊肉都很少吃,因为数量有限。毕竟家家户户一年就杀一头猪,其余的猪都得卖了换钱。大多数家庭都是两个孩子,小学一年的学费也是一千多,还得缴税,税比学费多多了。我们村有辍学的,因为交不起学费,但是农税提留,虽然可以缓交,但最终还是得补齐。要是生了二胎,还得交罚款。二胎的准生证,农村人基本上是办不下来的。
有些农家,杀了猪后,还得卖掉一部分猪肉。
我没有过不得不挨饿的时候,但我经常选择主动挨一点儿饿。
小孩子都嘴馋、挑食,我小时候当然也不例外。尤其是六年级时,我们每周天下午去乡中心小学读书,星期五下午回家。我们得自己带上米和菜,水就不用自带了,学校里有水龙头。
带什么菜呢?得带可以保存五天的菜,无非就是咸菜、榨菜、豆瓣、豆豉、腌菜之类。寒假前最冷的时候,可以带上肉菜,稍微变了味也无妨。
菜不好吃,小孩子就不怎么愿意吃饭,宁愿饿肚子。一到五年级时,我们也是带上米、水和菜,去学校蒸饭吃。大多数时候,一盒饭,我都能剩下大半。
至于我文章提到的“盐稀饭”,我文章中也说得很清楚,是“甚至有时候”才会吃盐稀饭。我和我弟在学校的时候,我妈吃得稍微多一点,我自己,应该也就那么一两次。
我可以保证,那篇文章中所提之事,确实就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。但是如果你要让我拿出证据的话,我真的没有什么实际证据可以提供。我保存至今的最早的照片,也是小学毕业时的留影。
有些人,你的留言,不是因为问到了我的痛处,所以被我删的,是系统不给过。许多留言,即使我精选了,也会被系统删掉。
我是觉得,你连这个留言是怎么消失不见的,都搞不懂的话,那么你确实是有些外宾了。这样一来,你质疑我文章的真实性,好像对你自己而言,倒是自洽的,因为你理解不了嘛。
有一个留言,我觉得说得很不错,我要分享出来,也感谢大黄!
其实,也有很多在农村长大的读者,留言说了他们小时候的事情,但是大多数留言吧,都显示不出来。
七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